共讀˙‧美好藝術家公益聯展

113.11.20-12.1

國立台中資訊圖書館 二樓藝文走廊

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饗宴

藝術的美好往往在於其能夠跨越語言與文化,直接觸動人心。在本次「共讀美好藝術家聯展」中,我們將一同欣賞多位傑出藝術家的作品,展現出不同藝術流派與創作風格的碰撞與融合,為觀眾帶來全方位的視覺與心靈體驗。

本次展覽匯聚了來自國內外多位藝術家,無論是抽象畫、寫實畫,每位藝術家都以獨特的視角表達他們對生活、自然及人類情感的深刻思考。透過多元媒材與創新技法的運用,他們將情感和想法具象化,讓觀者能以多重感官的方式體驗藝術的魅力。

展覽的策劃理念是「共讀美好」,意指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裡,藝術能夠成為人們心靈的避風港。透過作品,藝術家們試圖引領觀眾在繁忙的生活中暫時停下腳步,反思並重新發現生活中那些被忽視的美好。展覽不僅僅是一次藝術品的展示,更是一場心靈之旅,邀請每一位觀者在藝術的世界裡重新發現自我,並與他人共享這段沉浸式的美好經驗。

除了靜態的作品展示,本次展覽還設有藝術家現場講座環節,讓觀眾有機會近距離了解藝術家的創作過程,聆聽他們的靈感來源與創作背後的故事。這不僅拉近了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距離,也讓整個展覽變得更加生動、有趣。

此次「共讀美好的藝術家聯展」不僅是一次藝術愛好者的盛會,也是一個讓社會大眾重新關注美好、放慢步伐的契機。無論你是藝術愛好者,還是初次接觸藝術的觀眾,都能在這場展覽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感動與啟發。誠邀大家一起來共讀藝術之美,共享這段難忘的時光。


邱進雄

        邱進雄的創作,致力於營造能帶來強大視覺震撼的「體」,從對油畫顏料體積感的興趣開始,發展出微浮雕,進而突破畫框的限制,著迷於立體與平面間,隨光線的移動而有不同的呈現,也表述強烈的情感落差。
從寫實風景中取材,發現單一視點的西方構圖不能滿足所需,結合東方山水多視點構圖觀念,讓人可以走進畫中,可遊、可戲。也在自然山林中加入幻想元素:龍,成為靈動的視覺中心,也是心境的探索。龍的靈性,雲的流動,山石的厚重,虛實對比的過程,交織成邱進雄 磅礡又細膩,引人入勝的藝術創作。
他將東西方藝術媒材融合於他的創作,作品呈現巍峨的山彷彿就像佇立於你我眼前,視覺衝擊與震撼感是如此的真實又夢幻。 

楊治瑋

        1974年出生於彰化,創作以水彩、油畫為主,不同於細緻寫實風格,楊治瑋老師的作品總佈滿色塊,精練扼要地勾勒出形貌,寫意至上之下,在抽象與寫實兩者當中相互交集。他將創作現場的感受奔流於畫紙,把「寫生」的涵義發揮淋漓盡致,欣賞畫時,不僅流連景色的表象,更常被交融的色彩魅力所吸引,氤氳的氛圍觸動內心,又或引發對景物的記憶情感。 

詹三原

        詹三原(1942年12月2日—2021年3月23日),生於台南縣烏樹林。成年後從事繪畫工作,並發明以絨布或柏油等素材繪製油畫的方法,畫作除了國內之外,亦推廣至美國,日本,德國以及南非等國。

        1988年詹三原設計了全台灣第一座二二八紀念碑——嘉義市彌陀路二二八紀念碑,也因此犯了當時執政者國民黨的禁忌,於1992年遭誣陷後被捕入獄,入獄前後及獄中,仍不斷創作與台灣相關之畫作,並多次捐出畫作義賣協助民主運動募款,而有民主畫家之稱。居住於嘉義縣竹崎鄉,從事繪畫及陶藝創作,並從事義務油畫教學工作,嘉義市三原色畫會指導老師。

沈培澤

        一位來自雕刻原鄉-三義的藝術家,從傳統的具象雕刻進而進入美工科專研木雕技藝,作品從動物花鳥、山水浮雕,轉而進入抽象符號造型,藉由型的變化,將禽鳥塑造成無拘無束自由奔放,將山川以高低比例,雕造出龐大的空間力量,並享受媒材與雕刻揮灑的樂趣,探索其表現程度的極致。所有的造型藝術皆顯示出其根本內涵係透過生活的實踐均衡來表達,以美學來打動人們,而每個造型藝術都是藉此建立形式、線條、色彩的律動關係的以達成作品目標。

    師承曾進財先生,木雕學藝三年四個月,累積木雕實做經驗35年,亞太技術學院創意生活設計系二專班。木雕風格演進:從新竹平面家具雕刻→神桌漢式雕刻→日本欄間雕刻→三藝巧雕﹙根雕﹚→自由創作。 

楊雅如

        楊雅如是一位專注於釉上彩及釉下彩繪瓷盤彩繪的藝術家,以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療癒風格而聞名。

        在她的藝術理念中,療癒是一個核心概念。夢幻內心的平靜與放鬆。

另外,她在技術上追求卓越,對釉彩的運用與調配匠心,讓每一件瓷盤都耗時數月才得以展現出獨特的細膩筆觸。她的作品廣受歡迎,無論是收藏還是送禮,都是具有價值的藝術品。


佳瑪藝術空間
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